景区推荐 旅游视点 美食特产 玩乐凤庆 美人美景 旅游百科 酒店推荐 旅游商品 凤庆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视点 > 正文

凤庆县乡镇名赏析

旅游视点 时间:2014-12-29 10:17:34 作者:陈 阳 字正涛 来源:凤庆网 评论:0 点击: 文字大小:特小 特大 打印
黑龙潭风光
  地名作为表称地点的文化符号,地名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它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记录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地名是活跃的文化细胞,组成一道道文化脉络。地名命名打上了当地之自然的和文化的胎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凤庆县现辖13个乡镇,乡镇名称来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因山岳、河流而得名:凤山镇、三岔河镇、雪山镇

  以民族语言而得名:洛党镇、勐佑镇

  以地理位置而得名:腰街彝族乡

  演绎或更新命名的地名:鲁史镇、诗礼乡、新华彝族苗族乡、小湾镇

  以姓氏、人迹活动得名:营盘镇、大寺乡、郭大寨彝族白族乡

  凤山镇,西依凤山,故名。《顺宁县志》记载:“明万历二十(1598年)建府,置于凤山下”,《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记载:“其脉亦从西山垂陇东下,谓之凤山,府署倚之而东向”。凤山镇位于凤庆县中部,是凤庆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儒文化荟萃之地,是著名“滇红”茶的发源地。东与洛党、小湾两镇相接,南与三岔河镇相连,西与勐佑镇毗邻,北与大寺乡接壤,全镇辖18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县城历史上为府、县治所,筑有城砖,1951年拆除城墙,城郊连成一片。

  凤山镇的名胜景点和文物有: 凤庆文庙 ,凤庆文庙始建于明万历34年(1606年),是云南省第二大文庙建筑群,整个建设布局合理,技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和历史研究价值。凤山公园 ,凤山,素有“凤山凝烟”之美称。这里森林茂密,天高云低,烟雾迷漫,是过去顺宁十景中的“凤岫凝烟”景观。巍然挺立的凤庆文笔塔屹立在县城南郊 。此外还有莲净庵 (又称新寺)、东山寺等道观寺庙景观。滇红第一村安石村, 位于县城西北部,安石村主要景观是连片生态茶园,品种多样的经济林果和林荫群中的特色民居。云山崖子:座落于县城西面5公里,有一巨石如鱼,瀑布飞流而下,四面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凤山镇还有一条淙淙流过的迎春河,似一条玉带缠绕在城镇、山谷。

  凤山镇最具特色的产品是名扬海内外的滇红茶,最具特色的美味小吃是粑粑卷。凤山镇民间乐器繁多,大多为宗教乐器,最具特色的是佛教洞经会乐器,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三岔河镇,位于凤庆县南部,以境内有雅琅河、犁地河汇入顺甸河而得名。东南与雪山镇接壤,东北与洛党、凤山两镇相连,西南与营盘镇、郭大寨乡交界,西北与勐佑镇毗邻。境内最高海拔黄竹林箐3098.7米(是凤庆县最高海拔,与佛教圣地峨眉山齐高,也是三岔河镇、雪山镇、洛党镇三镇行政区域界线交汇点),顺甸河由北向南穿境而过,把全镇分为东山和西山两个片区。全镇辖13个村民委员会。   

  三岔河镇物产丰盛,主产泡核桃、茶叶等,此外,还有板粟、棕片、鸡枞、花椒、鸡血藤、草乌等特产及铅、锌、铜、麻布石等矿产资源。三岔河镇因河流而得名,水利资源比较丰富,顺甸河流经勐佑镇、三岔河镇、雪山镇,顺甸河的支流雅琅河从郭大寨乡境内向北流入顺甸河,顺甸河是凤庆县南部四乡镇的母亲河,在三岔河境内流程达20公里,建成了凤庆的小水电基地,有装机容量为4800千瓦的两岔河水库坝后电站,360千瓦的挂篮子河电站和2400千瓦的老鹰岩电站;有库容量达1000万立方米的两岔河水库,还有柏木河水库、马鞍山水库等。 

  在三岔河镇顺甸河,有一座连接三岔河东西两山的木廊桥,命名为琼凤桥。这座桥主体为木质结构,有桥房,桥亭、扶栏。桥长40米,宽3.5米,是临沧市留存至今最长的一座木廊桥。美丽的廊桥,是乡民的图腾,寄托着他们的祈望。

雪山镇,位于凤庆县南部,因境内有雪山而得名。雪山镇东临云县爱华镇,南接云县幸福镇,西邻郭大寨乡、三岔河镇,北接洛党镇。全镇辖13个村委会。

  雪山镇的河谷地带气候温润,高耸的大雪山,在有的年份会有瑞雪降临。雪山镇产核桃、茶叶、甘蔗等。境内顺甸河将全镇分为东西两岸,有南荣田电站一座。万明山、黄竹林箐原始森林风光无限,山区居民纯朴勤劳,有特色的地方产品,农家小食,境内有新平水库、虎山水库、野姜塘水库;有雪山大桥街、丫口街、懒板凳新街、立马街、新联街5个农村集贸市场。雪山镇是凤庆县泡核桃主产区,现有泡核桃面积近6万亩,其中有树龄超过百年的古核桃园1200 多亩,古核桃树而今仍枝繁叶茂,果实丰盛,连片的古核桃园已形成一个绿色生态旅游景区,也见证了凤庆核桃种植的悠久历史。

  洛党镇,原为洛党彝族乡,2002年撤乡设镇。洛党系傣语,“洛”为塘,“党”为路,意即大路靠水塘边。洛党镇为凤庆县东南门户。全镇共辖20个村民委员会,镇政府驻洛党村。东南与云县交界,西与凤山镇相连,西南与三岔河镇接壤,北与小湾镇相邻。洛党镇地处凤庆县、云县两县城之间,交通便利。迎春河流经全镇23.8公里,云保公路过境穿境而过,形成“东西两山坡,河谷三窝窝(大兴、洛党、厚丰三个小坝子”的地形地貌。洛党镇“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是凤庆县水稻主产区之一,有层层相连的梯田美景。

洛党镇境内名胜较多,有温暖怡人大兴温泉,风景如画的燕子岩、灵秀俊美的陈家窝河、古朴的石洞寺、莽莽原始森林的黄竹林箐等。

  勐佑镇,位于凤庆县城西部,“勐佑”系傣语音译汉字地名,意即绿色的坝子。勐佑镇东与凤山镇相靠,南与三岔河、营盘镇相连,西与昌宁县勐统、温泉两乡镇毗邻,东北与大寺乡交界。2002年6月撤乡设镇,2005年10月撤乡并镇,凤庆县原德思里彝族佤族乡并入勐佑镇,国土面积381.804平方公里,是凤庆县面积最大的乡镇。勐佑镇辖20个村民委员会。勐佑镇是凤庆北上昌宁、保山、西出永德的交通枢纽中心,是连接凤庆县城与昌宁县城的桥梁和纽带。勐佑镇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勐佑镇的名胜古迹有:柏木桥沟,在勐佑村大寨山脚。传说清初吴三桂入滇受封平西王,他居心叵测,妄想称帝,于是不顾万民的休养生息,广搜柏木准备筹建金龙宝殿,民众同心策定,群力将此沟两侧参天柏木砍尽并埋于沟中,以抗拒吴三桂,山坍土塌之时还会有当年埋藏的柏木出现,故此沟称之为“柏木桥沟”。

  岩子脚题诗石壁:习谦村岩子脚两丈多高的石岩壁上有文人诗联,据考证,是村民徐自正老人的先祖徐从圣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所书,所书七首诗联,如今有五首还很清晰。

  济川桥(俗称大花桥)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有关史料记载,该桥建于清光绪18年(1896年),1945年被一场大水冲毁,于1948年重建,至今已走过了60多年的风风雨雨,该桥过去是缅甸、镇康、永德与内地往来经商的必经之路,是茶马古道南线。至今仍是勐佑棕园、岔路、习谦、立果、翁乐、高山、勐佑几个村的群众生产生活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也是凤庆县的重点保护文物之一,也是勐佑镇古老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习谦小花桥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1948年5月改建,全长14米,宽2米,供行人、马帮往来。

  勐佑万亩油菜花海:勐佑镇是凤庆县油菜主产地,春暖花开之时,金灿灿的油菜花迎春绽放,蜂飞蝶舞,美不胜收。

  腰街彝族乡,以驻地腰街为名。腰街在小湾(马街)和云县哨街之间,村民长期在此集市,形成街场,故名。位于凤庆县东北部,澜沧江南岸,是凤庆县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乡镇。腰街彝族乡东与云县茂兰镇接壤,北与南涧县隔澜沧江相望,西与小湾镇相连。辖6个村民委员会,是澜沧江畔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是凤庆县主要的彝族聚居乡,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由于地处澜沧江畔的高山峡谷间,过去,以山区农业为主,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随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不断发展,彝族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当地彝族群众团结一心,筑造美丽新家园,打造澜沧江畔幸福美景。  

  灵宝山是彝乡的名胜之一,每逢民族节日,彝族同胞欢聚于此,举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根据规划,祥临铁路将有15公里左右经过凤庆县,茶乡女儿期盼的铁路梦,将圆梦在凤庆县这个最小而具有特色的彝乡。

  鲁史镇,位于凤庆县澜沧江以北,原称阿鲁司,鲁史是历史上土著民族语言演化而成。公元1598年(明万历26年)设巡检司辟为街场,公元1928年(民国18年)建镇,已有400多年历史。2005年,凤庆县原永新彝族乡并入鲁史镇辖区。鲁史镇北隔黑惠江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相望,西与诗礼乡、昌宁县相接,南隔澜沧江与大寺乡、小湾镇相望。鲁史镇辖17个村民委员会。

  鲁史古镇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2005年9月,云南省省人民政府将鲁史古镇列入全省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06年10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集镇群落中有“兴隆寺”、“四方戏台”、“文昌宫”、“南屏街”、“文魁阁”等文物景点。围绕把鲁史镇建成茶马古道第一镇的目标,政府、社会各界、民众做了不懈努力,鲁史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走进鲁史的大街小巷,能深深感受到古文化的踪迹。这里四合院的营造很有特色。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房屋大多坐南朝北,院落基本上是一正两厢一照壁的格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此门就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宽敞的院落内,植树栽花,叠石造景。在临街或靠路的墙体上,有画有诗。鲁史镇境内还有五道河莽莽原始森林风光,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鲁史镇沿河村,值得驻足体验当地民风、民情。鲁史镇的名特产有“火腿”、“吹肝”、“毛豆腐”、“鲁史酱油”等。

  诗礼乡,位于凤庆县北端,雍正年间,开辟诗礼街场(初命名为石榴街,因白塔旁有丘大田状似石榴而得名现在的白塔水塘),后演变称诗礼,诗礼乡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知书达礼是古往今来的良好风气,现代又赋予诗礼诗情画意、知书识礼之意,契合了诗礼优美的田园风光。诗礼乡东与大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隔黑惠江相望,南与鲁史镇接壤,西与保山市昌宁县山水相连,地处临沧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三州市交界之地,地理位置优越。诗礼乡辖14个村民委员会。诗礼乡物产丰饶,核桃、野生香菇、诗礼墨兰是“诗礼三宝”。

  诗礼乡名胜有“中国避暑小镇”古墨村,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世外桃源美景。玉砚塔:民国20年(1931)乐平村人杨文鸿牵头筹款建造白塔,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玉砚塔(又称诗礼文笔塔),塔有13层,密檐式砖木结构,高约30米,边宽3米,四级条石基座,塔的北面有“丈高百尺增士气,笔照千里超群英”。横幅“永镇山河”对联一幅,属地方风水塔。1985年,在塔基四周砌石墙进行保护,并立凤庆县人民政府确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

  新华彝族苗族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以乡政府驻地新华村为名。新华村系1970年由美华大队改称新华大队而名,“新华”是新中国的意思,毛主席曾说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中国就是: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就是新华了。当初改名新华即取其之美好寓意。东北以黑惠江为界与大理州的南涧彝族自治县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相望,西与鲁史镇接壤,南隔澜沧江与小湾镇毗邻。新华乡辖域面积位居全县第三位,新华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

  新华地形呈南北长、东西峡,山高谷深,立体气候突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全境为“三山、四凹、七面坡”,最底海拔白腊吾支岔江口983米,最高海拔金堂山2754米。烤烟、核桃、畜牧业是新华的三大经济支柱产业,新华乡有彝族、苗族、白族、傈僳族等8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众散居于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自然景观雄险奇秀。彝族打歌曲调优美、歌词内容丰富、舞姿活泼多变,苗族打歌欢快热烈。新华乡是临沧市苗族人口最多的乡,且苗族风俗保留较为完整,诸如苗族沃沱罗酒、苗族婚俗、苗族做斋、苗族献牛神等等。新华乡的西密村、文平村还有两个基督教活动点,基督教信徒400余人。新华乡境内还有龙角岩、尖山寺、三关殿、跌水箐、金月亮跌水岩、凤云温泉等景观。

  在新华乡纱帽村境内建有一道造价近两千万元的黑惠江漾江码头,该码头沟通了凤庆县与大理州巍山县、南涧县两岸民众的交流,同时又是外地游客游览小湾库区百里长湖的最佳进入点。

  小湾镇,位于凤庆县城东北部,澜沧江南岸。原名为马街彝族乡,为迎接小湾电站的建设机遇,于1993年撤乡设镇,命名为小湾镇。小湾镇北隔澜沧江与新华彝族苗族乡、南涧县小湾东镇、鲁史镇相望 ,东与腰街彝族乡相连,南与凤山镇、洛党镇接壤,西与大寺乡毗邻。辖12个村民委员会。

位居澜沧江中游的小湾镇,又是世界茶树发源中心地带之一,境内至今还保存着不少野生型、进化型、栽培型古茶树,具有观光和科学考察价值。在锦秀村的茶王村,有一株树龄3200多年被誉为“茶王之祖”的古茶树,历经风霜雨雪,依然枝繁叶茂,苍劲蓊郁,蔚为奇观,引来省内外乃至韩国、日本、美国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寻根访祖”,也引起众多媒体和游客的关注,再加上2006年起一年一度的祭祀“茶祖”的活动,茶王村“茶王之祖”的知名度日益提高,正日渐成为小湾特色旅游的一个亮点。坐落在深山箐中的黄草坝水库、干沙坝水库等,环境幽静,清新凉爽,是游客回归大自然,消夏避暑,享受自然天籁的好去处。

  营盘镇,旧称锡腊,位于凤庆县西南部,是古时顺宁府西南部的军事要冲,曾筑有土围,驻军防守,故名营盘。西与昌宁毗邻,南与永德县分界,东与郭大寨乡、三岔河镇相连,北与勐佑镇相接,营盘镇向西可达凤庆县城、云县、临沧,西北可达昌宁县、保山市,南可达永德、镇康至缅甸,属茶马古道南线之一,境内多属喀斯特地貌,东北地势较高,山峦起伏,西南平缓,丘陵河谷兼有,南糯河在北,老街河在南,分别从东向西穿境而过,地下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锡、铅、锌等,营盘镇海拔最低位于凤庆、永德、昌宁三县边界线交汇点的勐统河,海拔919米,也是凤庆县海拔最低点。营盘镇是凤庆县的热区,年平均气温18.3℃,年降雨量1085毫米,气候炎热,属亚热带气候,土壤肥沃,适于各种农作物种植,河谷部分农田可种双季稻,主要盛产甘蔗和谷物,四季鱼米丰盛,花果飘香,一派独具特色的小江南景象,素有风庆“糖库、粮仓”之称。国土总面积367.15平方公里,辖域面积位于全县第二位,辖17个村民委员会。居住着汉、彝、苗、回、傣、傈僳、拉祜、白、壮、布朗等10个民族。傣族、彝族是境内最早居住的世居民族,很多地名、水果名多与傣语发音有关。回族人口1500多人,是全县回族的主要聚居区。俐侎人1500多人,主要聚居于勐统村,是临沧市“桑沼哩”的发源地。“桑沼哩”是俐侎语音,汉语意为桑树脚下出热水,然后大家相约到那里去沐浴。在“桑沼哩”节当天,俐侎人男女老少都会集聚在一起,他们身着花样繁多的民族服饰,大家跳起“大锣笙”舞蹈。

  营盘镇的名胜主要有:活佛寺,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传说活佛本姓刘,原籍印度,带数名教徒云游四海,涌经传教,途径缅甸、泰国、耿马等地,到锡腊四尖山脚寺院为和尚。刘和尚饲养鸽子一对,甚是宠爱,珍惜保护,尤如致宝。一天鸽子忽然飞失,不得已亲自出寻,找至段地(今寺址),发现失鸽在此。刘和尚见此地风水甚佳,欲在此建寺,便找山主段姓,多次请求讨树化地。

  蒿子坝清真寺:初建于清道光年间,民国26年(1937年)重建。清真寺均设寺管会,管理完善。

  青龙山:营盘镇政府驻地东侧,山上林木青翠,山腰峭壁有一象洞,位于青龙山左侧,营盘完小后面,为天然岩溶洞,因洞口一巨石似一条大象而得名。洞穿山而过,分前洞、中洞、后洞。洞中有多处文人诗词题赋,逢节假日游人较多。象洞前的小赖山上,有8个“无底洞”,洞深20—60米,人不敢入。

  大寺乡,位于凤庆县城西北部,澜沧江南岸,以乡政府驻地大寺街为名。大寺以乡政府驻地曾建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得名。东与小湾镇相连,南同凤山镇毗邻,西连勐佑镇和昌宁县温泉、漭水两乡镇,北沿澜沧江与鲁史镇隔江相望。澜沧江在乡内流程36公里,主要产业有粮食、茶叶、泡核桃、畜牧业、烤烟和蚕桑。大寺乡是闻名的绿茶原料基地和生产基地。大寺有四五百年的种茶历史,是凤庆滇红茶和精制绿茶原料主产区之一,尤其以绿茶生产而闻名,大寺的“尖山云雾”牌精制绿茶曾两度获世界食品博览会金奖。茶叶产量居全县第二。

  大寺境内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宜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这是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途经顺宁,宿于高井槽(现大寺马庄村境内)时所作的诗句,这“香泉”、“新茶”的产地就是有着四五百年种茶历史的大寺乡。

  郭大寨彝族白族乡,地处凤庆县西南部,因驻地郭大寨村得名,郭大寨村以郭姓先居,且族长郭大在此居住,故名。东与雪山镇、云县幸福镇相邻,南与永德县乌木龙乡为界,西与营盘镇接壤,北邻三岔河镇。郭大寨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乡。境内峰峦叠嶂,溶洞较多。 郭大寨彝族白族乡是一个少数民族山乡,团山村是彝族支系俐侎人的聚居地,保存了俐侎人的传统文化民俗。

  郭大寨彝族白族乡的名胜琼英仙洞,位列顺宁十景之一。位于大力色村的越胜桥松涧下,是一个如梦如幻的溶洞。在流经郭大寨乡的雅琅河上修筑的郭大寨水库,是云南省、临沧市“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水库建成后,将为干旱缺水的兄弟镇营盘镇送去汩汩清流,大大改善当地饮水和灌溉条件,给肥沃的营盘坝子带去甘泉的润泽。

  凤庆县的各个乡镇地名,蕴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历史印记。凤庆县的13个兄弟乡镇,各具特色,犹如一块块瑰丽的土地,镶嵌在凤庆的版图上。

责任编辑:李爱贤

相关热词搜索:

点击排行

文化东山寺

点击(14801) 评论(0)

凤庆县乡镇名赏析

点击(5517) 评论(0)

玩转临沧凤庆诗礼乡古墨村

点击(4143) 评论(0)

评论排行

向解放军同志学习!
这个地方合法吗,是不是让业主放心。
此人真牛,听说是白手起家很厉害,争郭大寨人的面子。年轻时还是个大帅哥!我认识
顶。。。。。。。。
希望两会多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