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凤庆 专题 图说凤庆 公示公告 聚焦乡镇 部门动态 网载要闻 周边聚焦 外媒关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载要闻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现在生活在幸福的窝窝里啦”

网载要闻 时间:2020-07-13 09:55:54 作者: 来源:青海日报 评论:0 点击: 文字大小:特小 特大 打印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现在生活在幸福的窝窝里啦”

李发辉一家人住上了新楼房。通讯员 石延寿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7月7日,走进李发辉位于史纳安置区新楼房的家中,三室两厅两卫的结构布局显得明亮宽敞,客厅的液晶电视、饭厅的冰箱壁橱、厨房的燃气用具,让这个原本是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多了几分现代时尚的城市生活气息。

从破烂老旧的土坯房到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从烟熏火燎的柴火土灶到清洁干净的燃气能源,从地下窖水到一拧水龙头就出来的自来水……

聊起这几年的变化,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山乡的老党员李发辉似乎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感恩心声。在李发辉的眼里,他们一家人能住上楼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靠的是党的惠民政策。

在民和县境的北山头上坐落着由7个行政村1400多户群众组成的一个贫困乡——北山乡,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浅山地区,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严酷,贫困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干旱山头上的北山乡。

而李发辉一家则世代生活在山顶上的牙合村,靠着1.3公顷“靠天吃饭”的贫瘠土地维持生计。

回想以前在北山老家贫困的生活,李发辉感慨地说:“我们一家人现在已经生活在幸福的窝窝里啦!”

在李发辉的记忆里,曾经在山头上的生活十分困难,村里的基础条件很差。全乡只有一所初级中学,又没有住校条件,那时候,离学校远点的庄子沟、宽度兰村的孩子要步行近20公里的山路才能到校,家长们不放心,早晨天不亮送孩子去上学,晚上接回家天已经黑了。直到2009年有了住校条件,娃娃们的上学困难才有了一定的改善。

“以前的吃水也是全乡百姓的难心事,上世纪六十年代,离我家500米处的泉儿滩有一眼泉水,村里的人们用扁担挑水吃。1976年,以泉眼为水源实施了简易的自来水工程,解决了牙合村90多户村民的饮水困难。但好景不长,不到两年时间,泉水枯竭,无奈的牙合村民又走上了到2公里开外的沟岔驮水吃的困境。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北山乡实施了人饮工程后,村民的吃水问题才有所改善。尽管拉通了自来水,但由于水源水量有限,冬天经常性断水停水,村民们只能用挖窖蓄水的办法纾解饮水困难。”李发辉回忆。

那时候,北山的出行条件也非常差,曾经被称为“鸡冠子”的数百米山梁上仅有一条人畜通行的羊肠小道,两边是悬崖,出行不便,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上世纪60年代末期,在党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将“鸡冠子”山岭挖成了3米宽的路面,1975年才修通了县城至山顶的盘山公路,通上了汽车。

进入20世纪,通乡公路实现砂化、村道实现硬化,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也发生较大变化。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自然条件,让贫困落后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北山头。尽管从政府到村民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和尝试,但始终没有解决脱贫的根本出路。

2015年,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饱受贫困之苦的北山乡人民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曙光。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李发辉一家也对小康生活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要让贫困群众彻底摆脱困境、摘掉穷帽,搬出大山成为唯一的有效出路。

2017年,民和县对北山乡实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全乡1455户4939人全部实现搬迁,成为全省首创。

李发辉也是整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受益者之一。因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又是6口人的家庭,按照搬迁政策方案,他家只交纳了1万元,便住上了12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

“从北山头搬到县城,从破旧土坯房换成宽敞明亮的新楼房,都托了党的好政策的福,要不这样的好事儿睡梦里都不来啊!”李发辉感叹。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党恩情。李发辉说:“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政府帮我们搬离了穷山头,住上了新楼房,我们还要用勤劳双手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那是对党恩的最好回报。”

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李发辉对党的感恩体现在“我要脱贫致富”的强烈内生动力上,不等不靠,勤劳打拼。从2015年开始,李发辉的儿子李成卓、儿媳杜海蔚便到新疆吐鲁番吐哈油田打工挣钱,李发辉和老伴儿照顾上学的两个孙子,料理家里的日常琐事。

李成卓说:“夏天的吐鲁番简直就是一个火炉子,但我们不怕苦,也不怕累,只要能挣到钱,再苦的活我两口子都能干。”李成卓和妻子在吐哈油田打工4年来,年底回家团圆,元宵节前又启程踏上打工路,与父母、孩子在一起团聚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

站在客厅窗户前的李发辉老人仰望了一下客厅墙面上的伟人像,又望了望窗外小区花园里的花花草草,“赶上了新时代,遇上了好政策,现在家里的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幸福。”说话间,李发辉老两口开心地笑了,笑的那样甜蜜、那样幸福!(罗珺 石延寿)


责任编辑:闵世忠

相关热词搜索: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