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平凡人生 法制在线 生活资讯 公益 健康养生 百姓心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平凡人生 > 正文

走南疆|大山里的桑嘎,是所“会发光”的艺术学校

平凡人生 时间:2020-04-07 11:10:38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评论:0 点击: 文字大小:特小 特大 打印
光靠文化的独特性,很难支撑一所民办艺术学校,桑嘎的成功同样在于其商业运作模式。

675141988.jpg?x-oss-process=style/w1019岁的佤族姑娘哎松,这两年多经历了命运反转:从滇西偏远大山里,初中后面临中断学业,到如今衣着时尚双眼炯炯有神——看得出,这是一双被知识和现代生活洗过的眼睛。她说,感谢桑嘎给了自己追逐梦想的机会。实话说,哎松在同学中间不算出众——被桑嘎改变的贫困青年学子,20年来已有4000多人。

桑嘎是谁?在哪里?

出云南省临沧市城区不远,公路边一个叫“大转山”的地方,桑嘎艺术学校的大门不算显眼。这是一所特色鲜明、风格浓郁的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佤族歌舞人才”为己任。学校不大,如今在校生450多人,却有8个民族,八成是佤族学生。学校建在山坡上,条件还不够完善——没有专门的操场,贯穿校园一路爬坡的主道,也被画成了体育跑道。

其实办学20年,桑嘎已经换了3个地方,在“大转山”扎下根着实不易。一直到2019年,桑嘎才拿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出生证”,这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挂靠在沧源的一所中专办学,学生毕业证上可以盖自己的钢印了——此前20年,桑嘎一直是一所职业培训学校。虽然,国内两千多个主题景区的佤族演员,约八成毕业于这里,毕业生的就业率几近百分之百。

24956372.jpg?x-oss-process=style/w101999年,“爱折腾”的青年李勇从深圳回到临沧,创办了桑嘎。他1990年十多岁参加工作,在临翔区博尚镇的土地管理所,干了5年辞职下海闯深圳。说“下海”是好听,就是去打工。不安分的他到处跑,其间还去过新疆和西藏。彼时正是国内旅游业风起云涌的“黄金时代”,李勇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少数民族演员尤其是佤族演员是各种“欢乐谷”、“影视城”的标配,而家乡正是“世界佤乡”,办歌舞培训学校是门好生意。

1999年9月,在一处租借的营区里,第一批桑嘎学子40多人开学了。每人收两千元学费,这后来成了桑嘎“自绝于贫困民族学生”的壁垒。对于还徘徊在温饱线上的“阿佤山”来说,一学期一千元的学费不堪重负——读书本来就不是好门路,何况还是前途渺茫的艺术学校。现实倒逼李勇想法子:怎样为穷人办所艺术学校?他找到了“工学结合”和“订单式培养”。

李勇当时订了份中国旅游报,从上面摘抄各种景区公园的联系方式,把桑嘎的材料寄给人家。他抄满了两大笔记本,也渴望对方伸出合作的“橄榄枝”。功夫不负有心人,校方与深圳“华强方特主题乐园”、江苏常州恐龙园等逐渐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可到这些地方实习,“工学结合”边学习边赚钱。从2001年开始,桑嘎对学生不收学费。如今谈到这点,李勇说:“佤文化有很强的独特性、排他性,世界只有一个‘阿佤山’,也很难冒充佤族演员。”

光靠文化的独特性,也很难支撑一所民办艺术学校,桑嘎的成功同样在于其商业运作模式。其实桑嘎有8个驻外艺术团常年在各大景区演出,背后管理归属于桑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桑嘎的40多名教职员工,有一半在外从事演出和队伍管理。这样“以商养文”的独特架构,让桑嘎艺术学校的教育情怀落到实处,也保障了同学们“工学结合”。

桑嘎艺术学校创建以来,“校企结合”与华强方特主题乐园建立了长期的演艺人才供求关系,至今双方已携手13年,学校培养输送了数千余名演员到方特系列主题乐园。深圳华强集团艺术团团长龚勇评价,桑嘎培养的演艺人才敬业朴素,激情高、标准也高,演出效果圆满。

437528357.jpg?x-oss-process=style/w10“美丽的佤山是临沧,云海深出木鼓响,古榕树下歌嘹亮,长发舞的白云散……”,在桑嘎,“弘扬佤山民族文化”是排在第一位的。桑嘎艺术学校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从创意到策划,编创了《木鼓舞》、《镖牛舞》、《甩发舞》、《狩猎舞》等一批歌舞,独特的动感魅力征服观众。李勇的父亲李家赛今年74岁,平时喜欢舞文弄墨热衷文化。一次他到桑嘎驻演的景区参观,亲眼看到游客们冒雨观看佤族歌舞,激动的老泪纵横。他说:“学员就是我们阿佤人在大江南北的使者。”云南省民族学会佤族研究会会长岩秒也称赞:桑嘎是传承佤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民族文化使者的摇篮!

对于哎松来说,从大山里走进桑嘎,她每天的状态是这样的:早上吹哨起床,上午四节课,前两节练基本功,后两节上文化课;下午一般是三节文化课;晚上还有两节晚自习。下课后,十点点名后熄灯睡觉。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周六上午上课,周日晚上开班会。记者在桑嘎,到处可见“毛体”书写的有关“学好习,做好人”的语录。而学生犯了错误,也会被罚抄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姜宏老师去年1月份到桑嘎,他是军转人员,在部队负责新兵训练,由他负责学生管理,严苛可想而知。于是乎,从去年秋季入学开始,学生们的手机周一到周五由学校保管了。学校文化课有语数外,也有政治和历史,至少3个月的发达城市“工学结合”,会让学习经历更完整。毕业后,约三分之一的学生会留在桑嘎艺术团,哎松今年7月毕业后即是如此。

733049166.jpg?x-oss-process=style/w10名气越来越大,有的家长开豪车送孩子来读桑嘎,但有的孩子连学生证5元工本费都交不起。姜宏坦陈,桑嘎的学生九成以上是贫困生或者“问题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不学习就废了。“这么说或许不恰当,桑嘎的努力对社会是‘变废为宝’”,姜宏说。20年践行教育扶贫,2017年6月桑嘎又设立“临沧市精准扶贫民族歌舞培训基地”,对来自临沧沧源县、耿马县、镇康县、永德县、双江县及普洱市西盟县、澜沧县、孟连县的直过民族、建档立卡户及一般贫困户学生帮扶:建档立卡户贫困子女免除所有费用;一般贫困户子女免学费、生活费。

姜宏是学校的党支部书记,这个支部四名党员,去年12月成立。李勇则是农工民主党党员,2015年成为临沧市政协委员。对于一路走来的艰辛,李勇不愿多谈。倒是李家赛告诉记者,学生的家大都偏远,招生光是赶路就恼火:一个山洼看着不远,太阳还没落山出发,等到了,月亮已经老高了。

扎根边疆,桑嘎艺校从培训中心到中等职业学校,从租房办学到校舍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在边疆民族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间架起一座桥。毕业生有的加入其他知名团队做歌舞演员,有的成为演艺部长或艺术总监,还有的回乡任村官,或者办起佤族特色餐厅……

在桑嘎记者和同学聊起学校,分别是15岁的钟岩态、16岁的娜发和周亚,17岁的贺新鲜,来自澜沧、孟连、双江和永德,是佤族或者拉祜族。大家觉得,桑嘎是“会发光”的学校,既照亮了未来,又教同学们焕发光彩,一如哎松熠熠闪光的眼神。

1498787700.jpg?x-oss-process=style/w10



责任编辑:李爱贤

相关热词搜索: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