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本网评论 百家讲坛 党建之窗 网络论文 期刊杂志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理论频道 > 本网评论 > 正文

向“时代楷模”朱有勇同志学习系列评论③

本网评论 时间:2019-12-20 17:09:32 作者: 来源:云南网-普洱日报 评论:0 点击: 文字大小:特小 特大 打印
  原标题:把绿色论文写在普洱大地——向“时代楷模”朱有勇同志学习系列评论③

  朱有勇同志科技扶贫的实践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体现了科学家的为民情怀,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尤其作为科技工作者,要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把科研成果转化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要明确“论文为谁而写”, 筑牢理想信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激励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根本动力。对于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而言,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明确“论文”是为人民而写,争做科研成果的创造者、科技富民的奉献者。朱有勇常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看到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发表论文无法比的。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不断创新突破,从利用物种多样性创建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体系,到如今把生物多样性研究应用在三七、冬季马铃薯、早熟葡萄、冬早蔬菜、柠檬等特色产业,每一项科研成果都让农民得到实惠。这是发生在普洱大地上的典型事迹,我们要以此为榜样,为人民群众写好每一篇“论文”。

  要明确“论文为何而写”,紧扣时代主题。朱有勇的每一项科研成果都紧扣时代发展主题,是务实而非务虚,“论文”是为时代进步而写。多年来,他研发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已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他研发的“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都可以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能增产20%-30%。这些技术在科技扶贫、产业扶贫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动力。当前,普洱的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在这场攻坚战中发挥好自身作用,利用科技力量帮助贫困地区摘掉帽子、贫困群众过上幸福日子。

  要明确“论文如何写好”,优化学风作风。科技工作本身就是一份磨砺心性的工作,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坚韧,刻苦钻研、勇攀高峰。朱有勇同志是同行敬重的本色专家,被评价为“实至名归,学术光辉引领业界”。在2015年召开的“滇型杂交水稻发展50年暨杂交粳稻科技合作论坛”上,朱有勇在发言中说:“当前,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为开展科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我们要沉下心、稳住气、刻苦攻坚、有所创新,做出一流的成果!”今年,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向“时代楷模”学习,积极涵养优良作风学风,写出更多“好论文”。(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闵世忠

相关热词搜索:朱有勇 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

评论排行

向解放军同志学习!
这个地方合法吗,是不是让业主放心。
此人真牛,听说是白手起家很厉害,争郭大寨人的面子。年轻时还是个大帅哥!我认识
顶。。。。。。。。
希望两会多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