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本网评论 百家讲坛 党建之窗 网络论文 期刊杂志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理论频道 > 本网评论 > 正文

【圆桌三鸣】守护初心需要甘坐“冷板凳”

本网评论 时间:2019-12-20 17:07:26 作者: 来源:云南网 评论:0 点击: 文字大小:特小 特大 打印
朱有勇院士给云大农学院学生带来开学第一课。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恒情

  “作为一个农民教授,为农民做点事,这是我的初心;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响应党的号召,投身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这是我的责任;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我的本分;作为一个农业教育工作者,培养边疆农村乡土人才,这是我的职责;作为一个驻村科技扶贫的代表,不是我一个人在努力,而是上百位院士专家在共同努力。”这是“时代楷模”朱有勇面对国家给予的巨大荣誉和社会各界赞誉的心声。谦虚低调、朴实无华的话语,有质感,有温度,有情怀,包含着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崇高价值追求——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灿烂笑容里。

  朱有勇是云岭大地涌现出的时代楷模,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是我们身边最直接、最现实、最生动的学习榜样。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嘱托,主动请缨到深度贫困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扶贫,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当地建立“科技小院”,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精准有效的科技扶贫之路,让对口帮扶的澜沧县实现从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到“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的跨越,用科技扶贫的丰硕成果谱写了一曲时代赞歌。朱有勇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报国之心和为民情怀,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是我们身边最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人。

  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是朱有勇的集中写照和精神画像。30多年来,朱有勇潜心钻研农业科技,在《Nature》等学术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20余项、重大奖励18项。他研发的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成为国际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成功典范;他构建的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技术体系,2008年以来累计推广1131.2万亩,促进农民增收200多亿元;他无偿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材林下种植核心技术和专利所得,让企业全部拿出来给农民群众分红……“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在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的征程上,朱有勇以一片赤诚的报国之心和为民情怀,数十年如一日执着探索,扎根偏远山乡开展科技扶贫,用实际行动模范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无愧于“时代楷模”的赞誉,更是云南各族群众的骄傲和光荣。

  坚守初心才能走得更远。但反观现实,少数党员干部却总是见异思迁、朝三暮四,凡事都把功利放在首位,因资源少、空间小、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一些,便心浮气躁坐不住了,总想换个“热板凳”,结果就只能如同水葫芦一样,始终浮在上面、实不起来,虽然能获得一时的“小确幸”,但却无法取得长足进步,注定既干不好事,也干不成事。因此,我们向朱有勇学习,就要像他一样满腔热情地致力于科学研究,学习他静心笃志、潜心研究、甘坐“冷板凳”的奋斗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业绩。毕竟,只有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才能抖擞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才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真正干出业绩、干出成效、干出特色,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故事,用新的创造拥抱美好的梦想,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责任编辑:闵世忠

相关热词搜索:朱有勇 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

评论排行

向解放军同志学习!
这个地方合法吗,是不是让业主放心。
此人真牛,听说是白手起家很厉害,争郭大寨人的面子。年轻时还是个大帅哥!我认识
顶。。。。。。。。
希望两会多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