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本网评论 百家讲坛 党建之窗 网络论文 期刊杂志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理论频道 > 本网评论 > 正文

补好深度贫困人口这块“短板”

本网评论 时间:2017-11-09 14:41:07 作者:张光菊 来源:凤庆网 评论:0 点击: 文字大小:特小 特大 打印
  近年来,人们对贫困的认识已经从单一的收入贫困发展到包括能力贫困、环境限制、权利剥夺、文化差异等各方面因素在内的贫困。深度贫困人群不单在物质上极度匮乏,在投资理财意识、教育机会、饮水卫生及健康等能力上都比较落后,他们不但无力摆脱物质匮乏的处境,即使在脱贫攻坚中暂时脱离了贫困状态,日后也很容易因病、因学等返贫。加之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体系等的影响,深度贫困人群的后代往往也无法摆脱贫困,通过代际传递而长期陷于贫困状态。
 
  长期陷于贫困状态的深度贫困人口的贫困现实是一样的,但造成贫困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无业可扶、无力脱贫;有的有劳动能力但不认为自己贫困,没有脱贫的愿望;有的有劳动能力也有脱贫的愿望,但缺乏勇气、没有谋生技能;有的有劳动能力,有勇气、也有谋生技能,但缺乏战胜恶劣环境条件的能力。无论何种情形,根本上都与人的能力有关。
 
  深度贫困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无论达到何等程度,相对贫困都是不会消失的。世界银行提出了“任何减贫战略的核心内容都是拓宽穷人的能力”的观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当前,通过调整再分配政策和实施保护性措施,的确可以帮助贫困人群暂时摆脱贫困,但要真正实现可持续脱贫,必须激发贫困人群的内生动力。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话老理不老,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关键还在于提升深度贫困人群的能力。比如,可以通过建立保障教育公平的机制体系,适当实行教育资源倾斜,同时,强化对贫困人群的教育培训,提升贫困人群的能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通过建立新农合制度为主干,医疗大病保险和疾病应急救助为补充的健康扶贫体系,杜绝脱贫人群因病致贫、返贫,等等。如此,方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的目标。

责任编辑:李爱贤

相关热词搜索:深度 人口

评论排行

向解放军同志学习!
这个地方合法吗,是不是让业主放心。
此人真牛,听说是白手起家很厉害,争郭大寨人的面子。年轻时还是个大帅哥!我认识
顶。。。。。。。。
希望两会多关注民生。